
漢魏洛陽故城位于今洛陽市東約15公里,洛陽市洛龍區與偃師市、孟津縣相毗連的伊洛平原上。漢魏洛陽城始建于西周時期,此后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相繼為都,至唐初廢棄。前后延續長達1500多年,作為都城長達近600年。東漢至北魏在此建都有330余年。漢魏洛陽故城是我國所有都城遺址中歷代定都總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遺址。在一百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內,埋藏著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最為典型、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對研究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交通、文化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就城市建設而言,漢魏洛陽故城在我國城市發展史,尤其是都城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后來都城的建筑形制、設計規劃影響達千年之久。
漢魏洛陽城的城市規模在北魏時達到最大,分為宮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積100平方公里,是西漢長安城的2.6倍、隋唐長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8.2倍。遺址區地上、地下遺跡、遺物十分豐富 。重要遺跡主要有:宮城、內城、外郭城、金墉城、永寧寺塔基遺址、太學遺址、東漢靈臺遺址和金村大墓等。
漢魏洛陽故城現存遺址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為保護利用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文化資源, 2013年,漢魏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國家文物局批準。漢魏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依托漢魏故城遺址,以宮城區為核心,以“一軸一殿一環三門三點”為重點,即:以銅駝大街為中軸線,太極殿為北端點,向南延至洛河南岸靈臺、明堂、太學禮制建筑區;以宮城為中心,連接西陽門、閶闔門、東陽門,形成東西軸線;以永寧寺、靈臺、東周王陵為重要節點,構建考古遺址公園的基本框架。通過主要建筑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區域綜合規劃,實現遺址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十三五”期間,擬實施漢魏洛陽故城內城區考古勘探與測繪、宮城太極殿、內城西陽門遺址、東城垣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內城東西城垣近洛河段搶險加固工程、南部禮制區靈臺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和漢魏故城遺址博物館建設,計劃投資近4億元,基本建成漢魏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